村民在我的世界中是一种友好生物,主要生活在村庄内,拥有多种职业和行为模式。他们会根据职业类型进行不同的活动,例如农民会耕种农田,渔夫会在水域附近钓鱼,而图书管理员则会在书架旁工作。村民的日常行为包括工作、休息和社交互动,白天他们会前往工作站点方块进行劳作,晚上则回到床上睡觉。部分村民还会在村庄内闲逛或与其他村民交流,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动作互动。村民的交易系统是其核心功能之一,玩家可以用绿宝石与他们交换物品,不同职业提供的交易内容各有侧重,例如武器商提供装备,而牧师则交易附魔相关物品。
村民的繁殖机制依赖于有效床铺和充足食物。当村庄内存在多余的床且村民获得足够食物(如面包、胡萝卜、马铃薯等)时,他们会进入繁殖状态并产生幼年村民。幼年村民需要约20分钟成长为成年个体,期间会四处奔跑玩耍。村民的繁殖受村庄人口上限影响,通常与有效床的数量挂钩。若玩家希望扩大村庄规模,需合理规划居住空间并确保食物供应。被治愈的僵尸村民也会加入村庄人口,但需要经历虚弱状态和金苹果的治疗过程。
村民具备基础的避险行为,遇到敌对生物(如僵尸、劫掠者)时会尝试逃跑或躲藏。在夜间或雷暴天气,村民会优先返回床铺躲避危险,若无法抵达安全位置则可能被转化为僵尸村民。玩家可以通过建造围墙、点亮村庄或放置铁傀儡来提升村庄安全性。部分特殊村民如傻子村民无法从事职业工作,但仍可参与繁殖。灾厄村民则属于敌对变种,包括卫道士和唤魔者等,会主动攻击玩家及普通村民。村民的职业可通过工作站点方块改变,前提是目标村民尚未进行过交易。放置制箭台可将无业村民转为制箭师,而堆肥桶会生成农民。职业一旦锁定则无法更改,因此玩家需谨慎规划工作站布局。村民的职业等级可通过频繁交易提升,高等级村民会解锁更优质的交易选项。流浪商人作为特殊变种,会定期生成并携带行商羊驼,提供稀有物品交易,但不会永久停留于村庄。
从生态角度看,村民的存在使村庄成为动态社会系统。他们的行为不仅影响资源循环(如农作物收割与补种),还与游戏内事件(如袭击)直接关联。玩家可通过观察村民活动规律优化资源收集策略,例如利用农民自动收割的农田,或通过交易链集中获取特定物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