阵容排面的核心在于忍者属性、技能搭配与团队协同的平衡。攻击型忍者如宇智波鼬、自来也适合前排输出,防御型忍者如我爱罗则更适合后排承伤,而控制型忍者如佐助的狮子连弹能有效限制敌人行动。技能组合需考虑连招衔接与效果叠加,例如高爆发技能配合控制技能可实现先手压制。同时需关注忍者间的特殊联动效果,如治疗型忍者与输出型组合能提升持续作战能力。属性相克关系也需纳入考量,火克风、水克土等基础规则直接影响实战效果。
阵容构建需根据战斗场景动态调整,PVE模式侧重输出与生存的稳定性,而PVP模式更强调先手控制与爆发伤害。主力输出位通常选择奥义伤害高的忍者,辅助位则优先配备治疗或增益型角色。站位安排需遵循前排防御、中排输出、后排辅助的基本原则,2号位因易受集火需放置高坦度或分身类忍者。速度属性决定出手顺序,高速控制忍者能抢占先机,低速高伤忍者则适合后手收割。实战中需根据敌方阵容及时调整站位策略,例如面对AOE伤害时采用分散站位。
忍者培养方向需与阵容定位深度绑定。输出型忍者优先提升暴击与攻击属性,防御型忍者侧重生命值与抗性成长,控制型忍者则需要命中效果与查克拉回复。装备选择上,灵狐套装适合奥义流输出,玄龟套装能增强生存能力,而海兽套装对追打型阵容有显著加成。秘卷搭配需弥补阵容短板,例如缺乏控制的队伍可携带封缚类秘卷,脆皮阵容则需配置霸体或瞬身类保命秘卷。通灵兽选择应与主力忍者形成互补,蛞蝓的治疗配合输出阵容效果显著。
实战中需建立清晰的战斗节奏,开局阶段通过控制技能创造输出环境,中期利用连招压制敌方血量,残局阶段依靠奥义收割。注意保留关键技能应对敌方反打,避免将所有控制技能集中释放。面对不同流派阵容需针对性调整策略,爆发流依赖快速集火秒杀核心单位,消耗流则要通过持续治疗和护盾维持战线。战斗过程中要实时观察敌方查克拉量与技能冷却情况,预判关键奥义释放时机进行打断或规避。